你知道吗?自来水虽然表面上看似透明纯净,但实际上却潜藏着纳米级微塑料的风险。不过,只需进行简单的煮沸处理,就能有效减少其摄入量。这一研究结果的发现确实让人感到惊讶。
纳米微塑料威胁人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纳米微塑料在自来水中的存在并不显眼。这些微小的颗粒虽不易被肉眼发现,却能在人体内逐渐聚集。这样的累积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健康问题,如肠道菌群失衡、胰岛素敏感度降低以及肝脏代谢异常等。在全球范围内,自来水普遍存在纳米微塑料的情况,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
有否一种既方便又经济的家庭饮用水净化手段?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这种手段便是煮沸。研究表明,煮沸能够有效消除水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以及大部分生物污染物,同时大幅减少通过自来水摄入纳米微塑料的风险。这一发现为公众应对纳米微塑料带来的挑战提供了简便且有效的解决途径,让普通家庭也能轻松应对这一挑战。
烧水去微塑的原理
在煮沸水的过程中,纳米级的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微塑料会与碳酸钙水垢共同沉降。随着水温达到100°C并开始沸腾,纳米微塑料的清除效果显著提升,达到84%,同时,水中纳米塑料的浓度也随之减少。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碳酸钙在纳米微塑料表面的成核反应,使得纳米微塑料被水垢所包裹并聚集,从而实现沉淀。这一现象为通过烧开水去除微塑料提供了科学支持。
水硬度与去除效率
纳米塑料的沉淀效果与饮用水的硬度密切相关。当水的硬度增加时,纳米塑料的沉淀效果也会相应增强。以80毫克/升的水为例,其去除纳米塑料的效率大约为34%。在180毫克/升和300毫克/升的硬水中,去除效率分别上升至84%和90%。即使在硬度低于60毫克/升碳酸钙的软水中,通过煮沸处理,纳米塑料的去除率也能达到25%以上。该现象表明,无论是软水还是硬水,经过煮沸处理,均能达成一定程度的纳米塑料去除效果。
浓度与去除效果
评估结果显示,已成功确定了纳米塑料可被有效去除的浓度范围。在实验所涉及的纳米塑料浓度范围内,1微米和0.1微米的纳米塑料去除效率保持在80%至97%之间。鉴于全球自来水中的纳米塑料浓度普遍低于每升1毫克,煮沸水已成为一种降低人体接触量的有效手段。这一研究结果显示,煮沸处理对各种不同浓度的纳米塑料均展现出显著的去除效能。
表面特性、大小及建议
在25至90摄氏度之间,未经表面处理的聚苯乙烯和含有羧基的聚苯乙烯的沉淀性能均优于氨基聚苯乙烯。当温度攀升至100摄氏度并开始沸腾,经过功能化处理的纳米塑料在表面方面均展现出优异的沉淀效率。在沸腾条件下,对纳米塑料的尺寸并无特定要求,各类处理过的纳米塑料均能实现有效沉淀。研究人员指出,成人及儿童通过饮用煮沸的水,每天摄入的纳米微塑料量能够减少至原先的2至5倍。鉴于此,建议采用非塑料材料的电热水壶以及燃气灶具来烧水,并在饮用前利用过滤装置清理水中的沉淀物。请问您是否习惯通过饮用煮沸的水来降低纳米微塑料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