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所推行的贸易关税措施持续受到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政策调整频繁,执行力度极大,因而加剧了国家间的贸易紧张局势,至于这些举措最终将带来何种影响,目前尚无法确切预知。
发函小国施压
近期,美国宣布,计划向大约100个与美国贸易往来较少的国家发出信件。这些国家的进口关税普遍设定在10%的基准线,并且大多数国家并未主动与美国建立外交联系。美国坚信自己在贸易往来中占据有利地位,即便存在贸易逆差,仍打算通过此举对小国施加影响,推动它们参与贸易谈判。然而,小国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单方面的压力,目前尚无明确迹象。
聚焦重要伙伴
特朗普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在18个关键的贸易伙伴身上,这些伙伴承担了美国贸易逆差95%的份额。然而,在贸易协议谈判过程中,各国的“拖延”引发了美国的不满情绪。以欧盟为例,美国在威胁实施高达50%的关税后,才迫使对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这一举动暴露了美国试图通过强硬手段来加快贸易谈判速度的意图。
政策朝令夕改
4月2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高额的“对等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剧烈震荡。随后,他调整了策略,决定维持10%的基准税率,并将“对等关税”的暂停时间延长至7月9日,共计90天。同时,他向各国施加压力,促使其展开谈判,并对那些未能达成协议的国家发出了加征关税的威胁。该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各国在应对美国贸易政策时遭遇了巨大的困难,这一挑战对各国构成了显著影响。
高税威胁生效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实施上限最高可达60%至70%,其中大部分措施将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特朗普总统于7月5日公开表示,他已经对12个国家的关税信函进行了签署,并在7月7日将这些信函发送出去,无论接收方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坚决的立场对相关国家的贸易出口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协议进展寥寥
特朗普政府已与多国进行了一系列紧密的沟通,并声称即将签署多项协议。截至目前,已对外公布的三份“框架性协议”分别与英国、中国和越南达成。特别是与越南的协议,尚未完成最终敲定,且相关信息披露不多。尽管最低关税从之前的46%下调至20%,降幅明显,但外界对于该协议的实际效用仍持有疑虑。
经济影响争议
经济学家对特朗普所发起的贸易冲突发出警告,尤其是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关税的行为,预计将增加美国消费者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内部的贝森特等官员却坚持观点,认为其他国家将负担这部分费用。另外,也有声音指出,尽管关税可能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并削弱美国生产商的国际竞争力。在这场关于关税影响的争论中,究竟哪一方是正确的?
各界人士对特朗普不断变更的贸易关税政策持何种观点?敬请于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恳请您为本文点赞及转发,以促进更多人士对这一话题的关注。